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现代煤化工是一个资金密集、生产规模化、技术含量高的产业。煤炭经过转化后,其形成的化工产品所带来的高附加值、高额利润与简单的“挖煤”所产生的效益不可同日而语。国内目前新建和拟建的乙二醇项目以煤制乙二醇为主,煤制乙二醇企业每生产一吨乙二醇将消耗煤炭约4吨,以煤炭市场价格500元/吨,成本300元/吨来算,效益为800元。煤制乙二醇完全成本约5000元/吨,当前煤制乙二醇市场价格为7400元/吨,乙二醇产生的效益约2400元/吨。由此来看,煤化工产业与煤炭产业相比,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
机构研究表明,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角度出发,若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警戒线分别控制在60%、30%以下,烯烃和乙二醇对外依存度分别不高于30%和40%,按照煤化工产品发展预测和当前的技术水平,到2020年,煤化工用煤规模在13.9亿吨左右,其中约2亿吨用于煤制燃料和化学品;钢铁产量变化导致焦炭产量下降,2030年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降低约1亿吨,达到12.8亿吨,其中约4.8亿吨用于煤制燃料和化学品。未来用煤的增量基本来自于现代煤化工的发展,预测2050年现代煤化工耗煤量达11亿吨。“十三五”期间,煤化工行业投资有望达6000亿元。
未来中国发展煤化工产业将面临诸多挑战也需业内人士付出加倍努力。加强产业基础。2017年出台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指出,2016年至2020年中国煤化工产业将进入升级示范阶段,煤制油、煤制甲醇/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大规模合成氨、煤制乙二醇和煤制氢等领域在“十三五”期间将有众多项目建成投产。同时,到2020年,预计现代煤化工规模将达到:煤制油1200万吨,煤制烯烃1600万吨,煤制乙二醇600万吨至800万吨,煤制天然气200亿立方米,煤制芳烃100万吨。
提高技术水平。煤炭企业想要真正实现脱困突围和转型升级,就必须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从目前掌握情况来看,多家煤炭企业积极参与项目开发,例如神华集团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参与了“千吨级合成气制低碳醇工业侧线装置”;潞安集团参与了“5万吨/年钴基固定床费托合成技术工业示范”及“全球第一个10000-50000m3/h的二氧化碳甲烷重整装置”;陕煤集团参与了“甲醇制丙烯关键技术”等。据专家介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已名列2016年4月由中央正式批准启动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大项目共安排22个示范工程,总经费1640亿元,其中国家拨款375.5亿元。
提高节能环保。近年来煤化工企业积极尝试通过系统工程优化和生产管控智能化升级以及技术创新,降低能耗、水耗、物耗等指标,通过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进而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运营效率。智能化、信息化将是煤化工产业由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转变的必由之路。当前,环保利剑高悬,京津冀“2+26”城市等政策出台后,作为被监管的煤化工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当前环保形势的严峻性,把环保工作当作目前最紧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应当处理好环保与投入、效益的关系,不能心存侥幸而不去投资;同时要有超前思维和高标准意识,新上项目未来要经得起政策的考验,应加强企业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制度规程,提高职工素质。通过紧跟形势、强身健体、补齐短板,树立法制观念,使企业环保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狠抓产品质量。要摆脱以往靠“低端供给”的局面,转而向“高端供给”迈进。目前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热点集中在炼油、烯烃、芳烃、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传统化工等行业。未来市场将更凸显差异化、特色化、高端化的产品需求,发展高端差异化产品有利于打造产业平台,有利于在技术竞争中增强竞争力,有利于在未来产品市场中提升行业地位。传统产业的企业应专注主业现状、技术升级和资源应用,扎实推进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和产品的升级优化。要适应当前形势,就应对传统化工产业改造升级,通过淘汰落后,兼并重组,装备入园,技术改造,模式创新等手段,推动产业链从前端向后端,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延伸转变,实现技术质量,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的全面飞跃,使企业利润从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和高端供给方向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