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五月,中国各地复工复产节奏加快,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宁化工,正在迎来他们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升级。
“全数字化工程的交付,对于三宁化工来说是第一次。”日前,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万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因为疫情的原因,这项工程有差不多两个月时间是停滞的,但目前已经全面恢复,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就可以完成。”
如果项目顺利,李万清计划将这个装置所有成功的办法全部移植到公司现有老装置上,让整个三宁化工可以达到国际大公司智能制造的先进水平,并更多地开放数字化应用场景和改变途径,使智能制造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而这也是中国化工行业在后疫情时代的一个缩影。
“实际上,中国化工企业对于实现数字化的愿望一直非常强烈。”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事业部过程自动化业务副总裁何林告诉记者,“从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数字化在经历疫情之后,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并且化工行业的数字化生态已经基本形成。”
疫情的冲击与影响
今年第一季度,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化工行业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除了涉及疫情防控的关键原材料(熔喷布等)的业务之外,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依据2018年的统计资料,我国化工行业当年产值14.8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3.8%,占全球化工产值的40%,居世界第一;然而在全球化工企业100强中,中国却只占据13席,大而不强的矛盾凸显。由于化工行业生产的很多都是基础原材料,对其它行业有巨大的连带作用。
疫情期间,工厂停工,公路停运,而化工又是一个高度依赖公路运输的行业,同时基本均位于中国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地方的物流管控和疫情防控政策,都会对化工产业造成影响。
尽管化工的重要原材料——原油,在这一段时间内出现价格暴跌,但是同时出现的需求不振,让许多此前高价购油的企业苦不堪言。今年一季度,中石化巨亏近200亿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此前购买的高价原油,带来了巨量的库存损失。
“原油进口需要周期,中国大部分企业购买的原油也都属于期货,基本上到货时间就得推后三个月。”何林介绍称,“于是,反映到化工企业的业绩上,可能从油价暴跌开始,需要相同甚至更长的时间。”
于是,在多重危机因素的影响下,很多企业从组织架构层面表现出了容灾能力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在疫情严重地区生产、研发、供应链组织过度集中的企业会在这次疫情中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参考国外领先企业的实践,组织架构的分布式设计、业务和运营自动化和线上化能够加强对于类似挑战的应对能力。
除了短期的疫情因素需要考虑之外,中长期来看,愈发严格的环保和排放要求,也对化工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带来了不少的挑战。
“对于三宁化工来说,我们是煤化工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工艺、设备的创新和利用,来进行能耗和排放的降低。”李万清告诉记者,“新技术的应用,将会使我们自身产生巨大的进步。”
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同时,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在这个过程中,化工企业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以摊薄环保投入带来的高成本。
“可以发现这几年,中国上马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越来越多。”何林告诉记者,“为了在环保政策之下能够有足够的收益,必须依靠大规模,企业才能在这样的趋势中获得盈利,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也是因此,在超大规模的化工项目成为未来的趋势之下,数字化技术的大规模利用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化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在大规模、连续性的生产之下,只能依靠数字化的技术实现良好的过程控制。
数字化带来的改变
三宁化工对于智能制造的需求,早在五年前就开始了。
“那时我们开始关注智能制造的趋势,同时成立了智能制造的推进办公室,在这几年的改造之下,我们的老系统有98%应用了数字化的控制。”李万清说,“生产的平稳性比过去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和大幅度的提升,当然消耗也有非常明显的下降。”
2019年9月16日,施耐德电气与三宁化工就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施耐德电气将为三宁化工6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提供包含一系列软硬件产品在内的安全与数字化解决方案,从互联互通产品、边缘控制、应用分析及服务三个层次打造数字化工厂。
无论是对三宁还是对施耐德,这座工厂都是全新的尝试。因前期准备相对充分,传统的配电等工作已经进入现场调试,三宁化工的员工也可以通过远程的操作系统进行装置的学习,目前数字化交付已经执行到第四阶段。随着项目推进,还会增加一些跟运营结合的功能,接下来还会进行实体展示,探讨数字化交付与运营相结合。
“例如,数字化的方式做项目的开工会议,在过去是不可能的。”何林告诉记者,“通过各种会议平台,位于不同地区的设计院、客户和供应商,可以达到数字化开工的目的,也是因此,尽管疫情对于三宁化工的项目有影响,但进度没有停滞,保持在之前的60%到70%。”
实际上,意识到数字化趋势的企业也不仅有三宁化工一家,令何林印象深刻的是,从去年底以来,几乎所有企业在谈论未来两到三年的愿景和计划时,无一例外均提到了数字化,化工企业对于供应商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的产品供应商,而是一个能源管理服务商。
所谓能源管理服务,就是要利用机电一体化,真正做到能源管控,而不是仅停留控制层。也是因此,从未来的趋势来看,数字化应用和赋能会给化工企业的效益和能源管理起到非常大的正面推动。
“我原本以为,作为服务商施耐德需要去推动客户接受我们的理念,但在实际拜访的时候,我感受到这些企业对数字化的需求,甚至比我们更加激进、靠前。”何林说,“而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这一需求显然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