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MDI  水性  聚氨酯材料  高压发泡机,发泡机  聚氨酯  巴斯夫,聚氨酯  环氧乙烷,聚氨酯  聚氨酯发泡机,发泡机  石油化工,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聚氨酯 

涂料市场研究:产量占全球1/3,但品牌仍未跻进至第一梯队

   2021-06-24 00
核心提示:有人说一城一味,说的是美食的味道,解析了城市的气质,给人们的味觉留下了独特的体验。但也有人说一座城市,一种颜色,说的是这

有人说“一城一味”,说的是美食的味道,解析了城市的气质,给人们的味觉留下了独特的体验。

但也有人说“一座城市,一种颜色”,说的是这个城市里面的色彩搭配充满艺术,让人们的眼睛享受流连忘返的视觉奇观。

被柏拉图称为“自由之地”的彩色圣托里尼、“用石头描绘的童话”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夕阳下故宫里面斑驳的红墙金瓦......他们都在用独特的色彩与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让生活更加立体鲜活,留在了游人的记忆里,故事里。

恰恰,这些把建筑装饰成五彩缤纷的材料,正是来自我们熟悉的涂料。

什么是涂料?涂料在我国的传统名称叫做油漆。而油漆这一名词是涂料历史的见证者。

所谓涂料是指涂覆在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表面,并能与被涂物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通常是以树脂、或油、或乳液为主,添加或不添加颜料、填料,添加相应助剂,用有机溶剂或水配制而成的粘稠液体。

由于涂料的作用在于保护物体暴露在空气当中免受侵蚀、风化、破坏,进行装饰,增加艺术价值,视觉享受,以及其他特殊功能,如防霉、杀虫、耐滑、防噪、耐高温等,因此它被广泛用于建筑、交通、家居等各个行业。

涂料的产业链可简单分为上游材料,中游涂料产品,下游各行业应用市场。

上游产业主要包括树脂、颜填料、助剂以及分散介质(溶剂)等化工原材料制造业。

任何一种凃料要使其能形成涂膜,其最主要的成分是树脂。要使涂膜有颜色,涂料中就必须含有颜料。为了施工和涂膜性能等方面的需要,涂料组成中还须含有溶剂和助剂。

成膜物质是涂膜的主要成分,包括油脂、油脂加工产品、纤维素衍生物、天然树脂、合成树脂和合成乳液,还包括部分不挥发的活性稀释剂,目的是使涂料牢固附着于被涂物面上形成连续薄膜的主要物质,决定着涂料的基本特性。

分散介质即溶剂,包括烃类(矿物油精、煤油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等)、醇类、醚类酮类和酯类物质。溶剂和水的主要作用在于使成膜基料分散而形成黏稠液体。它有助于施工和改善涂膜的某些性能。

颜填料有着色颜料、体质颜料、防锈功能颜料、特种颜料及功能颜料,主要赋予涂层遮盖力和所要求的颜色,增强其机械物理性能。

助剂负责调整和改进涂料和涂层的综合性能。如消泡剂,流平剂等。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助剂,如底材润湿剂等,这些助剂一般不能成膜井且添加量少,但对基料形成涂膜的过程与耐久性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从涂料成本看,树脂/乳液在涂料中比重约25%,成本占比约43%,颜填料和助剂在涂料中的比重相对较低,成本占比分别为23%、13%,水或有机溶剂在涂料中比重超过60%,但成本占比却不到10%。

中游涂料产品。

涂料产品一般由成膜物质、颜料/填料、分散介质和助剂四大类物质在一定工艺下生产加工而成。经过长期的发展,涂料品种特别繁杂。因此,为方便管理使用而形成了各种不同涂料的分类方法。

根据产品的用途及成膜物的分类方法,涂料可以划分为建筑涂料(水性涂料为主)、工业涂料(溶剂型涂料为主)及辅助材料。其中建筑涂料主要为内外墙涂料,工业涂料主要为汽车涂料、工程机械涂料、木器涂料、船舶涂料、防腐涂料等。

目前我国涂料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外资品牌、内资品牌、以及新进入者几大类。外资品牌主要包括立邦、阿克苏诺贝尔、PPG等,其中立邦、多乐士在中国的业务以建筑涂料为主,PPG、宣伟、阿克苏诺贝尔等以工业涂料为主,德高以防水涂料为主。而国内最大建筑涂料企业是三棵树,工程涂料是亚士创能,新进入者有伟星新材。

下游涂料应用。

涂料行业的下游客户主要来自建筑、房地产、船舶、集中箱、汽车、摩托车、家具、木材、管材卷材、化工机械、家电等生产企业以及家庭装修市场。

从下游应用领域里来看,2017年全球建筑和工业涂料产量分别为2858、4286万吨,建筑涂料占比40%,工业涂料细分领域中,防腐涂料占19%,汽车涂料占13%,木器涂料占7%,其中建筑涂料为主要细分品类。

2018年,中国建筑涂料总产量为890万吨,占全国涂料总产量的35.3%,而工业涂料总产量达1625万吨,占全国涂料总产量的64.7%。工业涂料具体包括工业防护涂料产量为1010万吨,船舶涂料80万吨,集装箱涂料35万吨,车用涂料21万吨,工业木器涂料155万吨,粉末涂料200万吨。

涂料工业属于近代工业,但涂料本身却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涂料的国家之一。远在商朝就已经使用了天然涂料——大漆,涂装器皿、家具等。汉唐时期,我国的精美漆器和制漆技艺更是传到了日本、朝鲜、泰国、缅甸、印度以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亚各国。

18世纪是现代涂料工业的起步。1773年,英国韦廷公司搜集出版了很多用天然树脂和干性油炼制清漆的配方,之后在英国创立了第一家涂料厂。

自英国的现代涂料逐步形成工业体系后,亚麻籽油熟油的大量生产和应用,促使清漆和色漆的品种发展迅速。

到了19世纪,英国的涂料生产基本上完全摆脱手工作坊的状态,许多大品牌相继建厂。如1926年,卜内门公司和其他4家最大的英国化学公司一起成立了ICI集团这样的水性涂料巨头。

这个时期,最简单的水性涂料是石灰乳液。

20世纪30年代,德国把聚乙烯醇作为保护胶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作为涂料展色使用。

到了50年代,纯丙烯酸酯乳液在欧洲和美国就已经有限售,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其产量没有太大增加。

进入60年代,在所有发展的乳状液中,最为突出的是醋酸乙烯酯-乙烯,醋酸乙烯酯与高级脂肪酸乙烯共聚物也有所发展,产量有所增加。

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各国限制了有机溶剂及有害物质的排放,从而使油漆的使用受到种种限制。同时,在石油危机的影响下(75%的制造油漆的原料来自石油化工),全球各国开始普遍要求节约能源。水性涂料,特别是乳胶漆作为代油产品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涂料厂在世界各国林立,技术也不断的革新和突破。从天然树脂到合成树脂,从需要溶剂的油性漆到更加环保的水性漆。

1915年上海的阮霭南、周元泰两位先生合伙创办上海开林油漆颜料厂标志着我国近代涂料工业的开始。

1921年,冯国璋之子冯叔安在津创办东方油漆厂(天津油漆厂前身),实现实业救国振兴民族工业抱负。1929年,陈调甫在天津创办永明油漆厂,与外国尤其是日本油漆商苦斗,使中国品牌一跃成为世界名牌。1931年,上海交大建立油漆研究室,首个专业涂料研究机构就此诞生。同年,重庆油漆厂成立。1932年,爱国华侨林堃先生在香港创立中华制漆,成为香港制漆业的先驱。

在解放前夕,中国涂料民族工业遭沉重打击,生产几近瘫痪,旧中国留下的涂料工业濒临奄奄一息境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国仅有50家油漆厂,从事涂料生产职工仅有1055人,年产量不足万吨,涂料产品只有几十种,而且都是低档品种,但这些都是后来新中国发展涂料工业的基础。当时,国内最大规模的涂料系统培训开启,“黄埔一期”不仅诞生了“南虞北陈”的泰斗级教员,更培养出一批中国涂料的中坚力量。

改革开放后,我国涂料工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

1984年,北京东方化工厂引进第一条丙烯酸酯生产线,丙烯酸涂料实现产业化。同年,江苏省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多彩涂料。

随着国内对外开放,外资被吸引进来。在1984年和 1990年,ICI集团先后在北京及上海设立业务办事处。又于1992年成立卜内门太古漆油(中国)有限公司,并在1994在广州投资2400万美元建成ICI广州生产厂。

1994年,渝三峡作为首家涂料企业成功上市,其后多家企业上市,拉开涂料产业与资本握手运营模式。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涂料行业的发展还初步迎来了黄金十年。

截至2010 年,我国已经形成了受众包括建筑、机械、化工、轻工、建材、交通等行业在内的广大涂料行业市场。

从开始至今,中国涂料工业已整整走过了足足100多年的沧桑历程。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涂料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增长-衰退-复苏”的周期特征。

2002-2007 年,全球涂料工业的产量年增长率为5%,收入年增长率为7%,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2009年,经济环境的疲软对涂料行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当年全球涂料工业的产量和收入都减少了2%-3%。2010年全球涂料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当时增长最快的国家和地区是“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2011年之后,北美和欧洲的建筑涂料、工业维护涂料和木器漆市场逐步摆脱建筑市场下跌的负面影响,呈现复苏趋势。2012年,全球涂料销量增长约 10%,环境友好型涂料的快速增长是带动全球涂料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年全球涂料价格上升约4.5%。到了2014年,全球油漆涂料增长了3.9%。销售量达到4338万吨,约1323亿美元。

据WPCIA数据,截止2018年,全球涂料产量为5543万吨,产值约1650亿美元。2008-2018年,全球涂料10年产量复合增长率为4.2%。

2015年,我国涂料总产量1718万吨,同比增长4.2%。2015年,我国涂料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142亿元,同比增长7%。而2018年我国涂料产量达到了2515万吨,产值约692亿美元,规模约为全球的三分之一。

2018年,在亚太地区的涂料产量全球占比约57%。其中仅是中国涂料产量在亚太地区占比达到56%,其次是印度和日本。此外,欧洲和北美地区分别是全球涂料行业第二大和第三大市场,相对全球总产量,占比分别为21%和16%。

涂料行业进入门槛不高,且下游各行业对涂料品种需求差异化较大,因此企业数目众多,行业较为零散。

2018年,全球涂料CR4销售额为500.71亿美元,占比低于30%,CR8销售额为687.99亿美元,占比约40%。2018年,我国涂料行业纳入统计企业超过1万家,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1998家。而2003年纳入统计的涂料企业也就仅有1000多家。

据涂界统计,2017年我国涂料行业CR8为15.28%。而同期在欧美市场上,欧美的CR10已经分别达到65.59%和98.43%。显然,我国涂料行业更为分散,竞争更加激烈,集中度提升空间巨大。

因此,在全球化竞争压力下,兼并和收购的现象频发。

2016年,PPG收购美国Metokote的涂料和涂装技术。同年,巴斯夫31亿美元收购美国Chemetall的表面处理技术,收购广东银帆化学这家汽车修补漆制造商。而阿克苏诺贝尔则收购巴斯夫旗下的工业涂料业务。2017年宣伟以90亿美元收购威士伯,成为行业规模最大的合并事件之一,宣伟因此一举超越阿克苏诺贝尔成为全球第二大涂料供应商。同年,PPG拟收购阿克苏诺贝尔、阿克苏诺贝尔和立邦拟收购艾仕得等,但是均以失败告终。

虽然我国涂料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市场份额正逐渐向品牌企业集中,各品牌呈现出的梯队层次明显。

目前,位于第一梯队主要是以立邦、 阿克苏诺贝尔、庞贝捷管理为主的跨国涂料集团,这些企业拥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和资金实力,产品覆盖全面,市场份额稳定,长年累月享受品牌溢价。

第二梯队以专注于国内市场为主部分国内品牌企业为主,主要有三棵树、湖南湘江涂料集团、嘉宝莉化工集团(IPO终止)、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已被美国威士伯集团收购)、叶氏化工集团(主要涂料品牌为紫金花)、东莞大宝化工、展辰涂料股份、美涂士涂料建材股份(挂牌新三板)等。这些企业通过长时间对涂料市场的探索,在某些涂料行业的细分领域或者一定区域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销售网络,逐渐冲破外资独大的行业局面,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占有率。

第三梯队的是众多涂料行业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技术不足,资本链薄弱,如果一不小心打破了平衡,企业结构就会瞬间崩溃。因此,转型改制实际上已经成为他们突出重围的唯一出路。

传统涂料生产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涂膜时有机溶剂挥发形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现代科技和医学技术已经证明,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存在着极大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室内空气污染列入"十大人类健康杀手"名单。

我国环保部《“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工业涂装VOCs 排放量减少20%以上,重点地区减少30%,全面推进环保性涂料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环保型涂料包括水性涂料、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光固化涂料和高固体份涂料等,水性涂料以水作为分散剂,有时需要10%左右的有机溶剂辅助溶解和分散,粉末涂料则几乎是100%固含量,水性和粉末涂料是目前环保型涂料的主流品种。

自2007年开始,欧盟已经禁止在家庭装饰中使用油性涂料,而美国也在加快推广使用环保型涂料。

据涂界数据,截止2017年,欧美等发达国家溶剂型涂料产量平均占比不到40%,如美国不到30%,德国仅20%左右。我国溶剂型涂料占比还有52%,其中水性和粉末涂料占比分别约35%和10%,剩下光固化和无溶剂等环保型涂料占比约3%,环保型涂料合计不足50%。

然而,目前受环保压力,我国传统型溶剂涂料使用逐步受到限制,那些不合格的涂料化工企业被清退。在环保型涂料迎来加速发展的机遇下,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龙头企业通过自身的技术、资本跻身到第一梯队之列。

三棵树(603737):国产建筑涂料龙头。公司主要产品为家装墙面漆、工程墙面漆、家装木器漆、工业木器漆、胶黏剂、基材与辅材。工程墙面漆市占率全国第二,产品主要包括仿石涂料、外墙弹性涂料、外墙乳胶漆、内墙乳胶漆、工程辅材和地坪漆系列。家装墙面漆(包括面漆和底漆)产品总计达47种,产品性能多样、价格带分布较广,可以满足不同私人消费群体的需要。公司墙面漆收入占比超过70%,而木器漆已经不到7%。

亚士创能(603378):国内工程涂料龙头。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保温装饰板、真金防火保温板、功能型建筑涂料三大类。其中功能型建筑涂料是主要业务,占比近70%,包括建筑内外墙涂料、建筑中层涂料、建筑底层涂料、基层平整材料等。2019年,公司的工程漆、保温装饰板产品分别成为地产开发商首选的第三、第一品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7052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