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MDI  水性  聚氨酯材料  高压发泡机,发泡机  聚氨酯  巴斯夫,聚氨酯  环氧乙烷,聚氨酯  聚氨酯发泡机,发泡机  石油化工,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聚氨酯 

巩固传统优势 让新兴优势更突出更稳定 加快推动传统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6-25 00
核心提示:当前,随着全球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新一轮产业变革深度演进,传统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和转型机遇。省委

    当前,随着全球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新一轮产业变革深度演进,传统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和转型机遇。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嫁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论断对于传统产业,尤其像平煤神马集团这样的传统能源化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明确了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发展指南。

    一、以打造全国第一的炼焦煤生产基地为核心,全面提升煤焦产业竞争力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作为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开发建设的第一座大型煤炭基地,自1955年建矿以来,被誉为“中原煤仓”,一度处于效益第一、产量第二的行业领先地位。但随着矿井采深增加,自然灾害加重,企业人员多、效率低、包袱重、安全保障难度大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能源革命的提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中部煤炭产业进入减量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正如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传统产业仍是我们的“当家吃饭”产业。煤焦产业员工占到集团的78%,资产占43%,收入占77%,利润26亿元,居各产业之首。煤焦产业始终是集团发展之基、产业之源,是实现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根本所在。在65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三大比较优势:一是主焦煤资源赋存优势。优质主焦煤是12个细分煤种中最稀缺、最重要的资源,被誉为“工业味精”。集团是国内品种最全的炼焦煤和动力煤生产基地,优质主焦煤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全国第一。二是产品梯次开发优势。围绕煤炭资源梯次开发利用、就地转化增值做文章,成功开发出中硫肥精、高灰主焦等焦煤新品种,煤炭产品种类由7种增加到21种。三是产业链竞争优势。我们坚持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开辟了“以煤为本、相关多元”转型道路,构建了煤基尼龙、煤基炭素、煤基新材料三条“黄金产业链”,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推动传统煤焦产业优化升级,我们必须巩固提升现有优势,通过优化煤种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智能化、集约化水平,集中力量打造安全高效矿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做强做优炼焦煤种优势。要稳定规模、做精做强,巩固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优质主焦煤地位,实现由“量大”到“质优”的转变。持续深化“精煤战略”,煤炭生产全面转向焦煤开发,保持炼焦煤4000万吨、精煤1200万吨、优质主焦煤600万吨以上的规模。二是全面推进智能化改造。2018年以来,我们加快推进“智能矿山”建设,去年投入20亿元,建成4对“智能矿山”,其中全省首套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在十矿落成,全省首套大采高智能工作面在平宝公司投运。十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创造三项国内新纪录,生产效率同比提高62.5%,人均产煤量突破1000吨/年大关,特别是取消夜班生产制,颠覆了集团煤矿60多年来的工作模式。下一步,我们要以“智能化”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一优三减”及“四化”建设,不断提升煤矿安全高效水平。2020年将建成8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和8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到2021年年底,主体矿井要完成智能化改造。发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少人”优势,按照集团人力资源十年规划,在去年减员1.2万人的基础上,2020年再减员2万人,到2028年用工总数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三是着力打造一批行业领先的安全高效矿井。按照“发展一批、稳定一批、退出一批”的思路,梁北二井、夏店矿要加快建成行业一流的安全高效矿井;2020年八矿要率先实现500万吨产能,十矿、十一矿、平宝公司加快打造400万吨-500万吨级矿井;逐步关停退出资源枯竭、效益差的矿井。

    二、以打造千亿级“中国尼龙城”为契机,建设最具全球竞争力的尼龙新材料基地

    尼龙新材料是我省十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集团的产业优势所在。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批9个重点引进项目之一,经过近40年的发展,尼龙产业已形成横跨化工、化纤两大行业,尼龙66与尼龙6“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拥有帘子布规模全球第一、尼龙66盐和切片亚洲第一的规模优势,全球最完整的煤基尼龙全产业链优势。但随着全球产业梯次转移,世界尼龙巨头加快布局中国市场,国内民企迅猛崛起,集团尼龙产业面临着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机制不活、核心竞争力不强、传统优势弱化的巨大挑战。2019年,平顶山新型功能材料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中国尼龙城”建设带来了历史性重大机遇。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破除瓶颈制约,促进尼龙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一是推动千亿级“中国尼龙城”建设。按照“一基地两集群”的产业布局,积极打造技术和规模一流的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培育壮大下游尼龙织造、工程塑料两个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己二酸、己内酰胺、尼龙6及66切片“3个60万吨”产能,到2021年,尼龙新材料产业收入突破500亿元,利润超30亿元;再利用3-5年时间,主导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集聚效益最明显、竞争力最强的千亿级“中国尼龙城”。二是加快产品高端化发展。坚持创新引领,积极开展战略合作,加快芳纶等高端纤维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工业色丝、改性切片、高端注塑、特种尼龙等差异化、高端化产品,积极进军民用、军工等高端领域,力争2020年高端、高价尼龙产品比重突破80%。三是加快产业国际化进程。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进国际生产、销售一体化基地建设,优化布局,提升规模,增强全球资源整合能力。2020年,稳步推进泰国投资项目,深化与德国柯丹卡公司的战略合作,推动尼龙产业全球战略布局。积极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的挑战,扎实推进原料全球化采购,提高全球原料资源的整合能力。稳步布局非洲、拉美和欧洲等地市场,全年力争进出口总量突破20亿美元。

    三、以培育壮大行业顶级的新材料生产基地为目标,加快向新材料企业转型

    新材料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集团最具成长性、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前景的核心产业。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抢占新材料产业制高点,“中国硅烷”打破国际垄断,品质达到全球顶级水平;单晶硅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22%,达到行业最高标准;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能全国第一,盈利能力位居行业前列。但由于起步晚、规模小、技术储备不足,集团新材料产业优势不稳定、不突出,支撑力还不强。下一步,我们将抢抓机遇,瞄准产业有基础、市场前景广、技术最前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聚要素资源,强化核心技术攻关,迅速做大产业规模,抢占高端市场,力争3-5年,新材料收入突破800亿元,占据集团半壁江山,让新兴产业优势更稳定、更突出。一要实施创新驱动。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围绕新材料产品提档升级,积极与全球领先企业、世界著名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着力攻克和实施一批前瞻性、引领性的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力争在碳纤维、氢能利用等“高精特尖”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二要提升规模档次。坚持项目引领、创新驱动,加快推进PC一期、电池片、负极材料等项目建设进度,高效单晶硅电池片形成10亿片、6吉瓦产能规模,稳步提升高纯度硅烷产品规模档次。全力打造高端炭素产业链,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能尽快达到10万吨,进一步巩固世界先进、国内最大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企业地位。三要进军高端领域。积极布局电子级多晶硅领域,加快推进全球技术最先进单体高效单晶硅电池生产基地建设,构建光伏全产业链和储能产业链,加速打造支撑未来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四、以“六个坚持”为统领,提升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保障能力

    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精神,进一步巩固传统优势,打造新兴优势,实现“老树开新花”,还需要我们结合企业实际,创新理念、创新经营、创新发展。集团二次党代会明确,通过3-5年的努力,集团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利税超百亿元,挺进世界500强。2020年,我们将传承发展、守正创新,牢牢坚持以安全环保为前提,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以全体职工为依靠,坚持以党的建设为保证,为中部崛起、河南出彩再加力。

    一要坚持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计划5年投资50亿元,上马环保治理项目600余项,全面向“近零排放”目标迈进。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对污染源进行革命性系统整治,2020年全集团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7.5%,加快实现污染物排放“三近零、一杜绝”目标,做到“看不到烟尘、闻不到异味、听不到噪音、触不到灰尘”,引领传统能源化工企业清洁绿色友好发展。

    二要深化机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以强激励、硬约束机制建设为关键,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扩大市场化选聘比例,实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深化中长期激励机制改革,一企一策、试点先行,对科研、技术和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项目跟投等多种激励办法。坚持市场导向、绩效导向,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企业,优化考核要素设置,严格执行党建、安全、经营业绩“三位一体”刚性考核,干部“下”的通道由6条增加到15条。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坚决打破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传统企业痼疾,坚决革除庸政、懒政、怠政现象,充分调动各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要提升管理效能。以信息化技术为支点,发挥信息化对集团治理体系的撬动作用,推动集团管控资源系统整合、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重组、管理模式创新,加快推动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一步扩大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形成覆盖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矩阵,为集团科学高效决策提供智能化支撑。通过信息化改造,实现安全生产信息集成管理、风险集中防控;财务资金做到“一本账”“一个池”;采购业务全部实现线上运行,价格结算做到在线实时结算;物资管理实现全流程覆盖、全环节管控,推动集团运营模式和监管方式变革。依托5G、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集团大数据中心建设,构建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云平台,推动集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四要强化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使党的建设与企业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以党的建设高质量促进转型发展高质量。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体现到传统企业转型发展稳定的各个方面,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向,进一步规范重大事项党委前置研究讨论工作机制,健全议事清单,明晰权责边界,规范运作程序,确保党委领导作用发挥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进一步丰富完善“三三四一”党建工作机制,强化党建考核,注重结果运用,突出“严”和“实”,不断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705257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