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亚洲整体经济环境向好,消费者购买能力提高,加之人均汽车保有量较低,亚洲汽车工业近几年迅速扩张,特别是中国汽车工业急速发展,为这一地区的汽车涂料市场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美国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日前发布《亚洲汽车涂料市场》报告认为,虽然原料价格上涨严重挤压了生产商的利润,但在中国、印度以及越南等市场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亚洲汽车涂料市场仍将稳定增长,预计2008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1亿美元,销售额年增长率达7%左右。
欧美日企业统治市场
目前,亚洲汽车涂料供应商主要有立邦涂料、关西涂料、PPG、巴斯夫及杜邦。另外,各国还有大量的本土涂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例如韩国的金刚化工(KCC Corporation)和印度的关西尼罗拉可(Kansai Nerolac)。
由于明显的技术优势,亚洲汽车涂料市场一直被欧美以及日本涂料企业所统治,市场集中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涂料市场。PPG、杜邦、巴斯夫、立邦以及关西涂料是亚洲涂料市场的主要生产企业,市场份额高达70%左右。其中,立邦涂料以及关西涂料在日本市场处于领先的地位,市场份额约在8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作为日本本土企业,立邦涂料、关西涂料与日本汽车制造商,如丰田汽车、本田汽车,都建立了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
在中国,虽然有众多的本土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但PPG、巴斯夫、杜邦以及关西涂料等国外涂料生产商仍然占近70%的市场份额。这主要是由于汽车涂料对于产品的技术要求极高,这些跨国企业对研发持续的庞大投入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卓越技术支持,为他们赢得了客户的青睐。
为了满足亚洲汽车生产企业的需求,欧美汽车涂料企业与亚洲本土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日渐频繁,如PPG与关西涂料,日本锡托(Shinto)与杜邦都先后在汽车涂料领域强强联合。欧美企业为亚洲本土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亚洲企业则凭借其本土优势为欧美企业顺利进入亚洲市场铺平了道路。
市场角逐靠研发实力
汽车涂料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则成为企业在这一行业中脱颖而出的核心因素。全球大的汽车涂料生产商杜邦在日本投资1000万美元设立了研发实验室,专为其日本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巴斯夫在UV涂料的研发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UV涂料生产商中的佼佼者。
环保型涂料是目前研发的热点方向,虽然溶剂型涂料仍然是市场销售中的主导产品,但是汽车涂料生产商对环保型水性涂料开发的热衷度远高于其他涂料类型。立邦涂料和关西涂料是亚洲汽车涂料生产商中的先驱。这两家公司在中国、东南亚以及其他地区都建立了先进的汽车涂料生产线,用于生产环保型汽车涂料。然而由于缺乏严格的环保法规,目前只有新建的涂料生产装置用于生产水性涂料、UV涂料等环保型涂料,而现有装置仍然以生产溶剂型涂料为主,因而降低VOC(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成为生产溶剂型涂料的一个重要研发方向。
另外,涂料生产商与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开发汽车涂料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由于汽车制造商分担了研发费用,大幅降低了其涂料的采购成本,同时涂料生产商也因此与汽车制造企业建立了更为稳固的合作关系。例如,日本丰田汽车与关西涂料联合研发了一款新型水性涂料,该款涂料在VOC含量大幅降低的同时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立邦与马自达汽车合作开发了一款电沉积涂料,其VOC以及二氧化碳释放量大幅降低。
原料涨价挤压利润空间
由于汽车消费者对汽车价格的心理价位持续降低,汽车制造商希望降低汽车涂料的采购价格,以应对原料价格上涨以及产品价格降低的双重压力。目前涂料企业被迫陷入了原料成本增加与产品降价并存的困境,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提高生产效率,扩大衍生产品线以及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成为涂料生产企业应对成本压力的可行性措施。
鉴于目前亚洲庞大的汽车生产规模以及今后良好的发展趋势,亚洲汽车涂料市场前途仍将一片光明。日本、韩国、中国未来仍然是亚洲的主要汽车生产国,而印度和泰国在亚洲汽车舞台上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亚洲大的汽车生产国,日本汽车涂料需求量约占亚洲整体需求量的50%。虽然近年来日本汽车市场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由于日本汽车出口至美国、欧洲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势头不减,刺激了日本国内对汽车涂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