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鞋材制造产业链分析
鞋材制造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化工类原材料、五金、制鞋机械、辅料等。目前,我国鞋材制造行业的上游行业基础扎实、行业工艺较成熟,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机械设备和原材料,满足本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上游行业产品的供求关系、价格变动、技术质量水平对本行业的发展和盈利有一定的影响,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导致采购成本的变化,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将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及耐用性。
鞋材制造行业下游为鞋类制造业。制鞋行业主要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情况,人口密集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档次逐渐提升、品牌忠诚度逐步加强,鞋类市场将蓬勃发展,进而带动鞋材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由于本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若下游行业发展停滞,将会降低对本行业产品的需求,影响本行业的发展。
二、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分析
1、市场前景广阔
零售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快、具有生气的行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零售业发展非常迅速,用不到30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100多年来零售业态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国零售市场上的零售业态几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零售业态,销售渠道丰富多样,个性化和品牌化的销售终端适应了消费者新的消费趋势,为鞋类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也为鞋材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我国人均消费1.9双鞋/年,与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德国、韩国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作为世界上人口基数大的国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以及消费者对时尚度和舒适度要求的提高,未来鞋类消费数量和销售额将保持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鉴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商务需求的增加以及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增强,随着我国鞋类需求市场增长的同时,拥有品牌知名度的鞋类制造企业还将享受消费升级带来的份额提升以及单价的提高。
2、中国鞋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优势
我国鞋类行业经过一定时间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之后,已经进入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成熟的产业链,充分满足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的需求。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四大制鞋产业集群式发展状态,一是以广州、东莞等地为代表的广东鞋业基地,主要生产中高档鞋;二是以温州、台州等地为代表的浙江鞋业基地,主要是生产中档鞋;三是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鞋业基地,主要生产女鞋;四是以福建泉州、晋江等地为代表的鞋业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运动鞋。产业群具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相关配套的环节,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盈利水平以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3、中国鞋业标准被ISO采纳,参与标准制定取得实质性突破
2009年11月18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年度ISO/TC216会议上,中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5)提出的《鞋类帮面、衬里和内垫试验方法-抗菌性能》起草动议获得技术委员会批准并成为该标准的,并承担7项ISO标准制定工作;同时,中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SAC/TC305)成为CEN/TC309的观察员。这是中国首次参与制鞋标准制定并成为。
得益于标准的确立,近年来我国鞋出口规模保持较高水平。2017年,我国鞋出口数量为96.43亿双,鞋出口金额为456.60亿美元。
三、行业发展不利因素分析
1、粗放的增长方式及低水平扩张降低了行业发展质量
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建设处于较低水平,初具规模的企业较大程度地依赖外贸和贴牌加工,这些企业尚未建立自主品牌和渠道,产品附加值不高,且往往采用恶性价格竞争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其粗放的增长方式及低水平扩张降低了行业整体发展质量。鞋材制造企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采取恶性价格竞争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影响了行业整体发展质量和利润水平。
2、品牌创新能力不强
尽管行业内知名企业拥有研发设计、渠道管理的优势,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但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弱,大多数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营销网络不完善,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研发设计中,往往采取跟风运营模式,对行业内自主创新的企业的整体形象及品牌推广造成了不利影响。中国制鞋类企业缺乏完善的设计师培养机制,产品设计水准及个性风格很难突破。
3、劳动力成本上升
制鞋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对制鞋行业经营成本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劳务市场出现有效供给不足的现象,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对制鞋行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2017年,我国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已达64452元。
4、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小企业发展基本依靠自有资金,而仅依靠自有资金无法满足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对整个制鞋行业的良性竞争起到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