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接到群众信访举报后,片区执法人员对一村庄中心河道进行暗访,发现河水呈深绿色、河面漂浮着油污、菜叶,空气中弥漫着恶臭。经排查,河道两侧设置的7个雨水排放口都有生活污水排入。虽然属地镇政府曾投入大量资金对河道清淤疏浚,并对周边生活污水管网明显渗漏处进行封堵,但由于河道周边区域生活污水管网面积大且年久失修,加之铺设时雨污分流不,导致仍有生活污水渗漏到雨水管网,终排放到河道造成水体污染。
这种生活污水污染河道的现象不是个例。当前,各地区生活污水治理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有的生活污水管网生活污水排水量与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相匹配。有的是生活污水进水量大、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有的则是生活污水进水量小、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过剩。二是由于受经济条件、地理区位等因素限制,有的农村至今还没有接上生活污水管网。三是有的生活污水管网由于铺设时间长,存在老化破损隐患。四是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存在“短视”思维,觉得生活污水治理涉及到的管网规划、管道铺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或建设等工作面广、量大、推进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又很难在短时间内见成效,因此推进生活污水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作为构建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和环境基础设施网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整体推进、源头治理。
将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本级政府“十四五”规划纲要,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治理内容统筹推进。摸清本地区生活污水管网布局、生活污水管道是否有老化破损、生活污水纳管量、生活污水产生量、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的能力等基础信息。以县级政府为单位,依据本级政府“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辖区生活污水基础配套设施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情况,充分考虑汛期等自然因素对生活污水处理带来的不利影响,科学制定本地区生活污水治理实施规划方案,实现县级政府区域生活污水治理“一张图”。
将本地区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纳入属地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年度生态环境目标任务和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将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范围。以调处生活污水污染环境信访举报为着力点,加大生活污水排放监管执法力度,压紧压实属地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倒逼创新方法手段,加快推进辖区生活污水治理。同时,在全社会广泛倡导节水意识、开展节水行动,从源头上推动减少生活污水产生量。
在生活污水基础配套设施还没有完善到位的地区,建立起生活污水污染防治临时应急处置机制。比如,对于生活污水管网暂时还不能覆盖的农村,可以指导农户在其房前屋后科学配置化粪池和渗水井,暂时收集生活污水。对于资金允许且农户居住集中的农村,可以因情制宜,以村或乡镇为单元,统一铺设临时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生活污水临时收集点,由污水车定期将临时收集点内的生活污水拖运至附近污水处理厂实施处理。同时,组织专业队伍动态排查、修缮辖区内老化破损的生活污水管道,对不能满足配套生活污水管网生活污水处理需求的污水处理厂适时提标改造。此外,还要防范化解因生活污水污染环境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