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中化集团董事长、中国化工董事长宁高宁带队赴广州出席广东省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座谈会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见证广东省政府与中化集团、中国化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预计未来将有重大项目落户广东。至此,广东作为东南沿海的化工大省,已经聚齐了国企、民企、海外化工巨头的重大炼化项目。这里未来将成为化工产业比武场!
宁高宁在发言中表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非常期待以广东省与中化集团、中国化工战略合作为契机,把握新机遇、谋划新发展。下一步,两家公司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践行“科学至上”发展理念,继续将技术先进、行业领先、生态环保的重大项目落户广东,不断加大新材料产业布局,加快落地城市运营项目,持续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服务,积极落地环境保护项目等。
座谈会后,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与宁高宁共同见证广东省与中化集团、中国化工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近几年,随着大型石化项目的接连落地,广东省石化产业格局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广东省内的四大石化产业基地:茂湛石化基地、广州石化基地、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汕潮揭石化基地自西而东连点成片,均布局百万吨级别的乙烯产能。
在今年初广东发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名单中,石化项目包括投产项目5个、续建项目5个和新开工项目3个,共计13个,2020年度计划投资170亿元。
投产项目:
湛江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惠州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SMPO/POD项目、中石化茂名分公司产品结构优化项目、惠州出光润滑油华南项目、茂名10万吨/年连二亚硫酸钠扩建技术改造项目
续建项目:
揭阳中委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巴斯夫(广东)一体化项目首期(新建工程塑料和热塑性聚氨酯及配套公用工程)、惠州石化产品结构优化及升级项目、茂名10万吨/年高端碳材料项目、茂名6万吨/年催化剂综合回收再利用项目。
新开工项目:
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120万吨/年丙烷脱氢制高性能聚丙烯项目第二套装置、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茂名丙烷脱氢及下游产品综合利用项目。
目前来看,广东省已经拥有诸多国外化工巨头、大型民营炼化企业和不少国企的炼化项目,成为很多石化企业的项目落地基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有望在全国石化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一轮竞跑中抢得先机、拔得头筹。“石化业高质量发展看广东”,逐渐明朗。
粤港澳大湾区助广东石化业跨越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的横空出世,离不开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提交的一份《关于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打造粤港澳科技湾区的建议》,建议案提出要在粤港澳“9+2”城市群建设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科技湾区。过去的20年中,大湾区培育了华为、腾讯、中兴、格力、比亚迪、顺丰、大疆等一大批领军企业,和带动的意义重大,为未来营造更大更高层次的产业体系、产业生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这对于先进原材料工业的加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来看,规划提出“支持装备制造、汽车、石化、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做强做精,推动制造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再制造等环节延伸。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重点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这对广东石化产业的跨越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了明确的要求和期待。
在“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这对于电子化学品、先进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涂料等产业的倒逼和市场拉动将是显而易见的。
广东石化产业基础雄厚,具有化的基因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前,广东的石化工业基础很薄弱,在全国产业大盘子中的地位无足轻重。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利用毗邻南海和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窗口的优势,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在沿海地区高起点布局建设起先进的石化工业,迅速成为我国领先的石化大省。
2018年,广东省规模以上石化工业主营收入约为1.23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并形成了从上游原油开采、炼油、乙烯生产到下游合成材料、橡胶加工、精细化工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且规模在全国举足轻重。
从石油工业来看,广东海洋油气开采业起步晚但发展快。在央企化先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一手推动下,广东以珠江口近海和湛江为中心的原油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原油产量达1556.29万吨,比起步的1986年增长80倍。
从炼油工业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外合资中海壳牌公司为代表的广东炼油工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广东炼油工业以惠州为中心,惠州炼油工业的崛起前有中海壳牌、中科炼化等合资力量的参与推动,后有中国海油、中国石油等央企巨舰的青睐捧场。2018年5月,位于惠州市大亚湾石化区的第二套乙烯裂解装置及其衍生品装置正式投产,中海壳牌化工二期项目11套生产装置的其它关联装置也随即陆续投产,惠州石化产业的炼化一体化规模也由此跃居全国首位,距离建设生态型石化产业基地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从化学工业来看,广东民营经济发达,已经培育了金发科技、新宙邦、天赐材料、嘉宝莉、拉多美等一大批在各细分领域深耕并独占的领军企业,为广东石化工业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着眼未来,《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了构建“一心两极双支点”发展总体格局。规划提出了建设绿色高端的沿海临港重化产业带。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惠州、湛江、茂名、揭阳四大炼化一体化基地,适度提高炼油、乙烯生产能力,提升油品质量和标准,重点发展对二甲苯、环氧乙烷等有机化工原料,延伸发展高端聚烯烃塑料、高端工程塑料、高性能特种橡胶,提高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加快精细化工的绿色工艺和产品开发,大力发展高纯电子化学品、高端表面活性剂、高端加工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提升高附加值、高技术、低污染的精细化工产品在石化产业中的比重,打造各具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链。进一步优化石化产业布局,提升珠海高栏港、江门银洲湖等精细化工基地发展水平。
其中,惠州市定位为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和石化产业基地,其产业核心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建设生态型石化基地;揭阳市定位为建设广东新型工业化城市、重要石化能源基地、粤东航空物流基地;湛江市定位为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市、现代港口城市、重化产业基地等,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依托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等重点项目,着力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石化产业集群。茂名市着重依托石化产业基础,延伸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大力发展石化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海洋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打造石化基地。
雄厚的产业基础、清晰的战略定位、高远的发展目标,多种优势、资源和要素在广东省的汇集,广东在沿海石化大省中后发赶超并引领新一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值得期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山东、江苏、辽宁等石化大省相继爆发多起震惊全国的安全、环保事故,而广东省“爆雷”的情况很少。在全国很多石化产业集中区,民众反感抵制石化项目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重大项目“一建就闹,一闹就停”的怪圈,这种情况在广东也甚少出现。这至少透露出几个信息:广东石化产业面貌比较新、历史包袱比较少、技术比较先进、基础比较扎实、和谐包容发展的社会氛围比较良好等,这也是支持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
广东石化产业高度集聚
广东石化工业高度聚集,主要分布于广州、惠州、佛山、珠海、湛江和茂名等地市,呈明显的“一体两翼”格局(以珠三角石化产业带为一体,以茂湛地区和汕潮揭地区为两翼)。
对比广东省与山东、江苏、浙江、辽宁4个石化大省地级市石化产业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石化大市占全省地级市的比例,低的就是广东,为1/3左右;高的是山东,达到80%以上;其他省份也在50%~70%不等。显而易见,广东省以少、集约的土地承载了更多的产业,是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突出典型。
巨头扎堆布局、产业高度集中集聚,正不断推进广东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石化企业加快投资力度、改革创新的步伐,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并不断彰显降本增效的成果。
广东省还拥有众多沿海深水大港,具备发展石化产业的天然优势。随着中科合资炼化项目落地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悉数入粤,广东沿海带状产业集群大体形成。由于起点高且注重集聚集约发展,广东石化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保持国内领先。
目前,广东炼化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还在强化。中国石化大的在建项目之一、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中科炼化一期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步入“快车道”,中国石油的南海炼油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广东省很快将拥有8000万吨/年以上的炼油能力,并逐步形成的特大型石化产业集群。
级重大石化项目布局广东
当前,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型,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的跨越,表明中国石化业的发展已经进入走向成熟的中后期阶段,在这个阶段,行政力量和政策边际效应明显减退,市场的力量将更加凸显。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以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支撑和主导力量的。
可以看出,一批由跨国巨头、国内央企主导的高端石化项目正在扎堆向广东沿海石化基地汇集。不计当地民营炼化企业,目前仅中石油、中石化、中国海油三大巨头在广东省布局的炼油产能就已接近1亿吨的规模,项目建成后,广东将成为继山东之后又一个炼化超级大省,广东将以雄厚的高端炼化产能为基础,更好地开启下游产业链扩链、补链、升链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广东省地缘优势明显
石化业属于典型的“大出大进”型重化工业,临海和港口是发展石化工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同为东部沿海石化大省,广东省在地缘上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那就是一方面与人口稠密、地域宽广的南中国市场毗邻,另一方面就近辐射广阔的东南亚市场。而目前不论是南中国市场还是东南亚市场,都是整个东亚经济区块中为数不多的石化产能非饱和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