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MDI  高压发泡机,发泡机  水性  巴斯夫,聚氨酯  聚氨酯  环氧乙烷,聚氨酯  聚氨酯材料  聚氨酯发泡机,发泡机  石油化工,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聚氨酯 

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1-06-23 1560
核心提示:  继《彰显省会担当唱响“南昌品牌”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南昌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出炉后

  继《彰显省会担当唱响“南昌品牌”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南昌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出炉后,5月30日,我市再次下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实施方案》《彰显省会担当推进十大文化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狠抓产业“硬实力”发展、力促文化“软实力”提升。一系列举措是全面解放思想、彰显省会担当的有力抓手,更是加快实力之城、山水之城、文化之城、创业之城、英雄之城建设的务实举措。今起,本报连续刊载系列行动核心内容,更加全面地向广大干部群众阐释行动的目标与意义,进一步凝聚推动南昌发展的澎湃力量。

  为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我市将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力打造特色优势更鲜明、创新驱动更强劲,集群效应更显著的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为彰显省会担当贡献“农业力量”。为此,我市决定开展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并印发《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原则

  优先发展稳粮增产转型提质科技兴农社会参与

  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将坚持优先发展、强化领导,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业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坚持稳粮增产、确保供给,将稳定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作为首要任务,确保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坚持高效生态、转型提质,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带、产业群,完善农业产业链、产业体系。坚持科技兴农、人才强农,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农业经营水平。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强化“三农”基础地位,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强统筹协调、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调动各类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定位布局

  都市、现代、绿色一环两谷四区

  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将围绕推进“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定位,构建“一环两谷四区”的都市现代农业总体布局,引领全市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都市”定位:立足南昌省会城市实际消费需求,加快农业功能向休闲、康养等领域延伸拓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现代农业对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和贡献力。

  “现代”定位:以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等建设为引领,加快发展科技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等现代农业产业,推动产学研结合,提升南昌现代农业的创新力、驱动力。

  “绿色”定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打造高品质都市农业绿色发展产业链和价值链。

  “一环两谷四区”:“一环”即以城市外环为主线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环。“两谷”即南昌绿谷及进贤硒谷。“四区”即南昌县高效设施农业区、小蓝农产品精深加工集中区、安义县生态农业区、沿鄱阳湖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区。

  主要目标

  2020年上台阶2023年大飞跃

  ——2020年,围绕稳产保供、结构优化、三产融合发展等聚焦发力。

  农业“一产”: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在43亿斤以上,猪肉、水产、禽蛋等“菜篮子”供给充足,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四大特色产业总面积扩增至90万亩。

  农业“二产”: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00亿元,新引进10亿元农业产业项目2个,农业招商引资总额30亿元以上。

  农业“三产”:新增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00家,打造市级以上休闲农业品牌20个,5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都市休闲农业产值达到35亿元。

  ——2023年,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和强化,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都市属性、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农业“一产”:全市粮食安全、“菜篮子”有效供给有力保障,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四大特色产业总面积扩增至120万亩。

  农业“二产”:新增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以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引进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项目5个,农业招商引资总额累计超150亿元,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5个。

  农业“三产”:新增休闲农业经营主体400家、市级以上休闲农业品牌60个,打造15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都市休闲农业产值力争达到80亿元。

  主要任务

  稳粮保供强基行动

  关键词:稳生产、保供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保持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定方面,我市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力争2020年实现粮食种植面积514万亩、粮食总产量43亿斤以上,2023年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45亿斤以上。同时,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机制,积极推行统一育供秧、统一植保、统一机械作业、统一烘干等社会化服务;推广稻油轮作模式,发展高油酸油菜等油料作物,扩大木本油料种植面积,提升油料产业发展水平。

  在保障“菜篮子”有效供给方面,我市将积极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主要“菜篮子”产品生产,建设一批集约化、设施化“菜篮子”基地,力争全市常年重要蔬菜自给能力达到70%,并按照“淘汰一批、改造一批、引进一批”的思路,全力推进生猪复产增养。预计2020年,生猪生产恢复到存栏80万头,出栏120万头。2023年力争新增10万头以上的大型规模猪场7个以上,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0%以上。

  此外,我市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2020年全面完成2019年度25.9万亩建设任务,并加快推进2020年度14万亩建设任务,到2023年再建设50万亩高标准农田;扎实推进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完善农田生态灌排体系,加快形成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改造,推进第三、第六粮库退城进郊项目,2020年全面完成10个储备库、77个收纳库的智慧化改造,到2023年实现新增市级仓容30万吨。

  产业结构优化行动

  关键词:结构调整、特色产业

  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我市将进一步细分现有农业主导产业,明确优势产业和主攻方向,提升发展优质稻米、蔬菜、水果、茶业、中药材等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到2023年,力争全市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形成约10个总产值达10亿元的特色优势农产品。

  同时,我市将突出培育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农业特色经济作物产业,推进特色农业向优势区布局,大力培育“一镇一业”,重点建设湾里罗亭鲜花小镇、安义新民水果小镇等8个特色产业小镇,环南昌优质蔬菜和环鄱阳湖特色蔬菜基地播面力争达到10万亩,并打造安义县整县和进贤北部乡镇约20万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2020年,全市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经济作物产业总面积力争达到90万亩,总产量160万吨;到2023年总面积力争达到120万亩,总产量200万吨。

  在发展特种畜禽和水产养殖方面,重点打造南昌县水禽、进贤县肉鸽和安义县瓦灰鸡等特种畜禽产业集群,力争特种畜禽产业产值2020年达到20亿元、2023年达到30亿元,并依托新建区、南昌县小龙虾和进贤县河蟹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市建设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0万亩、河蟹放养面积45万亩、产值10亿元。

  现代农业园区提质行动

  关键词:现代农业区、田园综合体、乡村特色产业园

  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区建设,我市将重点推进南昌绿谷现代农业综合展示区、南昌县高效设施农业区、进贤县富硒产业集聚区、小蓝农产品加工物流先导区等四大核心区,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布局合理、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我市还将按照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文旅“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南昌县“南新薪火”“三产”融合型田园综合体、进贤县“钟陵硒谷”产业带动型田园综合体、安义县“乐活长均”农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新建区“鄱湖明珠”休闲度假型田园综合体、湾里区“梅岭果立方”产镇融合连片开发型田园综合体、恒湖垦殖场“赣鄱粮仓”科技+特色产业型田园综合体共6个市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力争到2023年,6个市级田园综合体全面建成并运营,成为新产业新业态载体“南昌样板”。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引导、现代农业主体经营、农民群众受益的思路,依托农业主导产业,建设南昌县冈上镇水禽、新建区金桥乡葡萄、湾里区罗亭镇花卉等布局合理、要素集聚、设施先进、产业链完整的现代乡村特色产业园。力争今年创建10个左右现代乡村特色产业园,到2023年累计创建50个。

  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

  关键词:农业龙头、新型主体、农业产业链

  雁阵齐飞头雁领。我市将着力打造以正邦、双胞胎为重点的“领军型”企业,以中粮(江西)米业、大北农为重点的“成长型”企业,以天韵、绿源油脂为重点的“雏鹰型”企业,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到2023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我市将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一批规模适度、管理有方、经营有效的规模经营主体,并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联合与合作,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联盟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力争今年新增1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和性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20家和170家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400家,全市土地规模化流转率达到60%以上。

  为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我市还将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新建改造,全力支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力争今年实现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突破70%,2023年突破75%。同时,引导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并加快推进高新区水产品批发市场和湾里区罗亭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物流,大力推进农产品骨干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和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力争到2023年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体系。

  农业农村新业态培育行动

  关键词:都市休闲农业、智慧农业

  我市将重点打造溪霞怪石岭、石鼻千年古村、黄马凤凰沟、太平九龙溪、长均南昌菜园等约10个体量大、标准高的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园,并以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为中心,加快推进新建区铁河乡、大塘坪乡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力争2020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900个、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35亿元,2023年经营主体突破1200个,接待人次突破2000万人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达到15条。同时,我市还将建设一批民宿经济、健康养老等农业农村新业态,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并支持举办以推广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展销和科普活动,鼓励建设农博园等,积极培育农业文化产品和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根据《方案》,我市将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加快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对接电商平台,推进农业产业智慧化,并加快推进南昌市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实现农业农村大数据的有效汇集。

  农业招大引强行动

  关键词:“引进来”“走出去”

  我市将围绕“扩大农业开放,促进农民增收”主题,立足农业九大主导产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民宿、保鲜仓储冷链物流、产业融合、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农业企业总部等项目为重点,大力引进一批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深度交叉融合的“农业+”发展项目和集科普、体验、、观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发展平台。2020年,力争全市农业招商引资35亿元,到2023年累计完成150亿元。

  同时,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省里打造“一圈两轴三区”的重大机遇,积极引导正邦集团、煌上煌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将产能、装备、技术、管理、标准和资本打包整合,实现“抱团出海”,并利用农产品博览会等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农产品促销活动,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和有实力的农业企业“走出去”。

  农业人才培养行动

  关键词:高素质培育人才、人才引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要素,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至关重要。为此,我市将深入推进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实施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新型农业人才培训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小农户培训计划,挖掘培养一批能人工匠和“田教授”“土专家”。同时,继续实施青年农场主培育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程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带头人培训工程,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着力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力争2020年,全市新增培养乡土人才500名、高素质农民500名;2023年,全市累计培养乡土人才7500名、高素质农民7000名。

  人才“引进来”是关键,我市将建立县域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和乡村人才定向培养制度,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创新职称评定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院士专家等一批农业高端人才,打好“乡情牌”“乡愁牌”,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行动

  关键词:农科院恒湖基地、机械化

  我市将进一步支持涉农科研院所、农业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农业科技研究中心,跨界跨域合作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联盟。以农科院恒湖现代农业科技园为例,项目将围绕“科研试验+推广+农技实训+农旅科普”的综合发展模式,将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力争到2023年,项目建成市级以上农业重点实验室4个、国内知名农业科研院所合作站5个、科技园框架建设基本完成。

  同时,我市将大力加强现代农业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一批农业生物制造、农业智能生产、设施农业、农业污染控制与修复等关键技术。2020年实现全市推广新型农业实用技术30项、2023年实现120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以上。

  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我市将大力支持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农机化水平,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引导农机经营主体向“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互联网+农机服务”等新模式发展,不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2023年达到79%。

  农业品牌创建行动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三品”创建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农业品牌创建行动的前提保障。为此,我市将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有效衔接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提升县乡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服务能力和运行管理水平,确保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到2023年,全市“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400个。

  我市还将以“新三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鼓励县区整合资源,支持县区开展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其中包括,继续唱响新建藠头、安义瓦灰鸡、进贤军山湖螃蟹等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先发展南昌县优质稻米、新建区恒湖虾稻米品牌,并大力发展鄱阳湖水产品牌,同时,以进贤县富硒产业园为重点,着力打造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富硒产品品牌集群。力争到2023年打造2—3个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创建1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3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个优质农产品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农村集体经济壮大行动

  关键词:建机制、创新创业

  依照《方案》,我市将按照“核资产、建制度、定思路、创实体”的发展思路,支持鼓励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整合土地资源、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等路径,全面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逐步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2020年,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力争达到10万元;到2023年,全市基本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并新培育50个经济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

  我市还将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返乡下乡人员进入农村,推动创新创业群体多元化。同时,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各类创新创业群体依托产业链创业发展,打造面向广大农村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支撑平台,并建设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

  一图读懂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

  稳粮保供强基行动

  力争2020年实现粮食种植面积514万亩、粮食总产量43亿斤以上,2023年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45亿斤以上;力争全市常年重要蔬菜自给能力达到70%;预计2020年,生猪生产恢复到存栏80万头,出栏120万头。2023年力争新增10万头以上的大型规模猪场7个以上,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0%以上;力争2020年全面完成2019年度25.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并加快推进2020年度1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到2023年再建设50万亩高标准农田

  现代农业园区提质行动

  重点推进南昌绿谷现代农业综合展示区、南昌县高效设施农业区、进贤县富硒产业集聚区、小蓝农产品加工物流先导区等四大核心区;力争到2023年,6个市级田园综合体全面建成并运营;力争今年创建10个左右现代乡村特色产业园,到2023年累计创建50个

  农业农村新业态培育行动

  重点打造约10个体量大、标准高的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园;力争2020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900个、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35亿元,2023年经营主体突破1200个,接待人次突破2000万人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达到15条

  农业人才培养行动

  力争2020年,全市新增培养乡土人才500名、高素质农民500名;2023年,全市累计培养乡土人才7500名、高素质农民7000名;建立县域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和乡村人才定向培养制度,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创新职称评定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院士专家等一批农业高端人才

  农业品牌创建行动

  到2023年,全市“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400个;力争到2023年打造2—3个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创建1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3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个优质农产品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产业结构优化行动

  到2023年,力争全市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形成约10个总产值达10亿元的特色优势农产品;重点建设湾里罗亭鲜花小镇、安义新民水果小镇等8个特色产业小镇2020年,特色经济作物产业总面积力争达到90万亩,总产量160万吨,2023年总面积力争达到120万亩,总产量200万吨;力争特种畜禽产业产值2020年达到20亿元、2023年达到30亿元;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市建设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0万亩、河蟹放养面积45万亩、产值10亿元

  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

  力争到2023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力争今年新增1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和性家庭农场分别达到120家和170家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400家,全市土地规模化流转率达到60%以上;力争今年实现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突破70%,2023年突破75%

  农业招大引强行动

  2020年,力争全市农业招商引资35亿元,到2023年累计完成150亿元;引导一批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将产能、装备、技术、管理、标准和资本打包整合,实现“抱团出海”

  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行动

  力争到2023年,项目建成市级以上农业重点实验室4个、国内知名农业科研院所合作站5个、科技园框架建设基本完成;2020年实现全市推广新型农业实用技术30项、2023年实现120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以上;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2023年达到79%

  农村集体经济壮大行动

  2020年,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力争达到10万元;到2023年,全市基本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并新培育50个经济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7052573号-1
Processed in 0.062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