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MDI  高压发泡机,发泡机  水性  巴斯夫,聚氨酯  聚氨酯  环氧乙烷,聚氨酯  聚氨酯材料  聚氨酯发泡机,发泡机  石油化工,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聚氨酯 

智慧农业:战“疫”显先机

   2021-06-25 840
核心提示:  智慧农业,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

  智慧农业,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信息感知、精准管理、智能控制的农业发展模式。疫情期间,我省智慧农业直击用工荒等产业痛点,在春耕备耕中立下汗马功劳。疫情渐退,智慧农业或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遭遇战:决胜“云”端

  对于疫情的骤然来袭,来不及备战,更多的得靠技术积累和既有优势。在这次战“疫”中,智慧农业参与的不啻是一场遭遇战。

  “空气湿度76%,过高,应控制在70%以下;光照太强,注意检查土壤水分。”这段指令发自广西,执行者则是1000多公里之外漳州绿洲农业智慧园的操作工。

  受疫情影响,技术员文超滞留在老家,无法及时返岗。但这一点也没耽误农时,他通过手机终端,实时监测大棚内的生产状况,并远程指导田间作业。

  漳州绿洲农业智慧园位于云霄县,占地400多亩,一线员工多来自省外。春节后本是生产高峰,但返岗率不足60%。得益于智慧农业生产系统,“云春耕”成为可能。眼下,园区里的西红柿、甜椒、青椒迎来丰收,每天采摘量达30多吨。

  “以往,工人要‘钉’田头,一个工人只能管理好一亩地;现在,通过手机终端便可远程控制温度、湿度,精准开展水肥管理,一个人管好20亩地不在话下。”漳州绿洲农业发展股份公司总经理林婕说。

  去年,公司投入40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省级农业智慧园,引入智能感应器、自动喷淋系统、机械化育苗机、滑轨采收车等农业物联网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环境感知、远程监测、决策管理、自动控制、精准作业等方面。“节省人工50%以上,同时增产30%至40%。”

  “全省现代农业智慧园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集成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有效解决疫情期间春耕备耕用工难、生产难、调度难、运输难、销售难等问题。”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处处长刘玫说,由于直击产业痛点,智慧农业在疫情期间大展身手。

  长乐飞思农业智慧园利用“四朵云”组织蔬菜生产。依托钉钉等办公软件,实现“云办公”;利用物联网设备与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云生产”;借力微信公众号开展在线咨询与线上销售,实现“云客服”;对接顺丰快递,共享产销信息,实现“云物流”。

  省农科院数字研究所与中国联通福建分公司,共同推进5G在中国—以色列农场的覆盖与应用。在30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内,智能巡检机器人精准采集环境数据与作物生长信息,通过5G网络,将高清影像实时传输至中控室,技术人员时间掌握田间信息,并借助精准算法作出科学决策。

  运动战:建立时空新连接

  疫情期间,智慧农业站上风口。事实上,利用高新技术优势,智慧农业早就瞄准传统农业的瓶颈,发起一场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的运动战,跃居现代农业转型新方向。

  “我们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智能感应等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提升工程。”刘玫说,2017年以来,我省围绕茶叶、果蔬、食用菌和畜禽等特色优势产业,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39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以及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带动全省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1.5亿元开展农业信息化改造提升。按照计划,到今年底全省将建成现代农业智慧园50个以上。

  机器换工、缓解用工荒,仅仅是智慧农业的一个方面。在节本增效、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动物疫病防控、促进产销对接等方面,智慧农业潜力巨大。

  去年蔓延的非洲猪瘟,给生猪养殖业带来巨大冲击。“以往,盘猪、称重等都由人工操作,无形中增加了感染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降低人与猪、人与车、人与物的接触频率。”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飞龙所在的科技服务团队,在福建省星源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数字农业试点,探索动物疫病防控的智能农业方案。

  “引入猪场智能化管理系统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机终端远程操控猪场内的智能硬件,实现智能盘猪、智能称重、膘情监测、智能饲喂、可追溯管理,从而大大减少人员介入,生猪感染风险降低。”吴飞龙说,由于生产管理更加科学精细化,可有效地控制抗生素、添加剂及兽药的投放,从而确保了食品安全,猪舍管理成本也大大降低。

  促进产销对接,破解农产品销售困局。光泽县崇仁乡洋塘村以种植水稻为主,但生产效益低,每亩不足400元。为此,省农科院数字研究所科技团队指导当地开发认养农业项目。

  “建立400亩优质水稻基地,并配套农业物联网设备,搭建水稻全产业链信息化服务平台,开发水稻在线认养系统。”项目科研人员李志鹏说,“在这套模式下,400亩基地被分为400个田块,消费者以每亩4800元的价格在网上进行认养,并在线上随时了解基地生产情况与农事信息。这有力助推小农户连接大市场,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建立了信任关系。每亩产值可达6000多元,农民增收明显。”

  持久战:迎接全面迭代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业者认为,政策利好、技术进步,加之疫情期间完成的用户教育,多重因素作用下,智慧农业将在疫情之后迎来新一轮投资与创业热潮。

  实现传统农业的全面迭代,必然是一场日积月累的持久战。疫情渐退,智慧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福建海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多家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的技术支持方。公司总经理范启庭认为,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有待拓展。“智慧农业在畜禽养殖、食用菌栽培领域得到较多应用,且成效显著。”他说,相较之下,果蔬等作物生产智能化水平要低得多。不少生产经营者尚未认识到智慧农业的优势,加之前期投入较高,转型意愿有限。即便有所尝试,不少智慧农业项目也存在“重建设、轻运营”问题。

  范启庭认为,要提高智慧农业覆盖面,需要更多政策引导,在购置补贴、金融保险配套、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更重要的是,推进土地有序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为发展智慧农业奠定基础。

  智慧农业不仅覆盖面有待拓展,深度也需进一步挖掘。

  “目前,智慧农业应用主要集中在环境监测、智能控制等方面,大数据应用程度还不够。”范启庭举例说,“利用田间管理的信息,结合农作物长势、产量、品质数据,不断改进优化管理方案;利用产销大数据,让小生产对接大市场,解开农民‘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的纠结;利用气象数据,及时作出预警与干预,减少灾害损失。”

  要补齐数据短板,必须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与规范,并建立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目前,企业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接口不统一,以至于农业大数据难以互通,无法发挥数据的真正价值。”李志鹏说。

  有鉴于此,我省正大力实施“农业云131”信息工程。该工程围绕构建一个福建农业大数据资源中心,完善农业生产、经营和质量安全三个服务系统,建立一个服务全省农业农村农民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健全农业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农产品营销等相关数据共享机制,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全面、高效和集约管理,加快形成农业信息资源“一张图”。

  此外,行业力量也在发挥作用。去年12月,福建省智慧农业与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该联盟旨在凝聚全省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资源,将汇聚合力开展数字农业农村标准化体系建设。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7052573号-1
Processed in 0.062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7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