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在努力成为该地区的绿色金融中心。 除了吸引绿色债券的发行外,专家们还呼吁采取严厉措施,建立健全的融资体系。 Oswald Chan 来自香港的报道。
在 11 月,香港政府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到 2050 年将城市转变为碳中和经济,但没有提供路线图。
但三个月后,政府公布了在特区推广电动汽车的计划,到2035年或更早停止新的环保汽油私家车注册。 它还承诺在今年年中之前更新政府的香港清洁空气计划。
本地环境关注组织(香港)希望政府 加大对电动汽车、低碳运输车辆、废物回收利用、节能智能电网设施、风能、天然气或水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以及减少化石燃料能源消耗的计划。
脱碳进程为绿色业务需要巨额融资,香港正在制定绿色债券发行目标以满足未来需求。
香港特区政府在 2021-22 年财政预算案中表示,将借款上限提高一倍至 2,000 亿港元(257.7 亿美元),允许未来五年进一步发行绿色债券,总额为 1,755 亿港元,而上一财政年度为 660 亿港元 .
自2019年以来,两轮与世界接轨的政府绿色债券,如
1 月,政府出售了价值 25 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其中包括 30 年期的绿色债券。 30 年期是亚洲政府发行的首支 30 年期绿色债券,也是特区政府发行的期限长的绿色债券。 发行 30 年期债券将有助于为香港和该地区的潜在发行人建立一个全面的基准曲线。 2019 年,香港首次发行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 10 亿美元。
“通过将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扩大一倍,政府将给予金管局更大的发行灵活性 具有不同期限和货币的良好绿色债券,”香港金融管理局行政总裁余伟文说。
“许多欧洲投资者寻求亚洲企业发行的以欧元计价的绿色债券 或主权者。 所以我们今年可能会考虑发行欧元或港元计价的绿色债券。 我们还将尝试发行在许多国家并不常见的零售绿色债券,”岳说。
然而,发行绿色债券只是创建绿色债券的要素之一。 香港的绿色金融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需要严格的披露、标准统一、人才能力建设、创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和区域合作。
香港已经提高了标准
特区政府去年成立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指导小组旨在规范 使用分类法、银行的绿色业务报告标准以及上市公司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披露标准。
强制披露
< p> 香港金融机构将遵循中国与欧盟绿色投资的共同点分类法 n 可在 2021 年年中使用。 今年一旦准备就绪,香港的金融机构也将遵循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关于 ESG 事务的标准。
香港是个要求所有本地- 包括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和养老金受托人在内的金融机构,在 2025 年之前在气候相关金融信息披露工作组 (TCFD) 框架下加强对其运营的气候相关风险的强制性披露。
从今年7月起,批香港上市公司将根据一年前生效的《ESG指南》和《上市规则》的修订进行ESG披露。 他们必须披露他们如何管理气候风险。
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也可能要求资产管理人披露他们如何通过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来管理气候风险 与在实体层面管理气候风险相关的做法和目标。 对于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产在 5 亿美元或以上),他们必须披露基金水平的加权平均碳强度。
地球之友 ( 香港)董事兼绿色金融召集人Anthony Cheung表示,由于TCFD路线图尚不明确,特区不能自满。“英国已经制定了TCFD蓝图,预计某些行业的某些上市公司,例如银行和 建设社会,以满足 2021 年至 2023 年 TCFD 的要求。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应提供类似的路线图,为市场树立榜样。”
Mary Leung,主管 CFA Institute 的亚太倡导者担心,由于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商业环境依然严峻,中小型上市企业仍在努力应对 ESG 披露。
< p> “上市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基础比较狭窄。 因此,这些公司可能不会发现拥有 ESG 的好处。 他们只是从监管合规的角度看待问题,并没有一个全面的框架来应对 ESG 风险,”她说。
协调标准
香港还需要协调现有的 ESG 标准,以防止“漂绿”——公司或组织采用的一种沟通和营销策略,在公众中树立对生态负责的形象。“当没有标准时,我们都声称 我们自己是绿色的。 它真的是绿色的,没有人知道吗? 它不起作用! 我们不希望香港成为一个漂绿中心,”地球之友(香港)董事会董事 Serena Mak 警告说。
毕马威合伙人兼全球联席主席 可持续金融的 Pat Woo 说:“市场参与者希望看到计算碳足迹的方法和其他 ESG 披露格式和指南的标准化。 公司希望看到不同 ESG 报告格式的可比性,即使是在一个单一行业中,用于行业比较目的。 现在,那是不存在的。 标准化之后才有可比性。”
梁认为重要性的概念在标准协调过程中很重要。“ESG披露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如何定义? 与气候重要性、财务重要性或跨度重要性有什么关系?”
她表示,上市公司提交ESG信息时,评估ESG保证的标准也应统一 这是由第三方审计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验证的。 未来ESG报告鉴证也可能成为强制性要求,对ESG鉴证服务的需求将上升。
ESG人才的能力建设亟待提升。 ESG 专业人员主要是工程和气候科学领域的专家。 现在,这些技能必须融入金融和数据科学领域。 除了缺乏此类专业知识外,香港在招聘 ESG 专业人士方面也并不积极。 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在招聘 ESG 专业人士方面没有提出明确的策略。
据 Cheung 称,香港必须制定具有认可度的结构化技能提升计划。 香港政府目前只资助本地机构设计的ESG相关课程,但这些机构教授的知识体系不符合标准。 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差距。
“五年后,ESG 专业人员应该知道如何找到其他一些替代数据来源,例如排放、社交媒体、 水温度或大气层以执行 ESG 分析。 能够利用这些数据(例如通过过滤和结构化来制定有用的决策)将非常重要,”梁说。
香港金融监管机构应鼓励更多创新的绿色金融 吸引全球投资者的产品。 尽管香港联交所去年推出了可持续和绿色交易所——亚洲可持续和绿色金融投资数据和信息的中心枢纽,但香港在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方面仍处于落后状态。 张表示,香港上市的ESG相关交易所交易基金数量少于韩国和台湾。
香港应为更多绿色投资产品创新做好准备 不仅适用于固定收益市场,也适用于股票市场。 绿色抵押贷款、ESG挂钩ETF、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绿色REIT、基金或与绿色指数相关的衍生品是绿色金融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
本市金融 监管机构还应提高绿色金融素养,以维持城市的绿色金融业务生态系统。 敦促高校和商学院探索开设绿色金融学术项目的可能性。 投资者及金融教育委员会应更积极地推动和教育公众了解绿色金融。
大湾区的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合作平台对于加强香港绿色金融商业生态也至关重要。
“中央政府指定的香港 作为大湾区的绿色金融中心,金管局正在与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合作伙伴讨论是否可以设计某种类型的快速通道计划。 需要融资转向零碳经济的内地公司也可能获得在香港发行绿色债券的批准,”岳说。
特区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应研究 城市在碳交易业务中的潜力,因为政府和企业都在努力实现碳中和。
全球商业审计公司毕马威计划减少其全球办事处的碳足迹,目标是 到 2030 年实现碳中和,将商务旅行模式从航空改为铁路,通过在线会议替代旅行、改造办公场所电力以及利用绿色建筑来削减旅行。
< p> 由于政府和企业必须为这些碳抵消支付费用,因此买家需要保证这些抵消的质量和价格。 这将是一个需要市场监管和保护的大发展领域,因此需要开发全球碳抵消定价模型。
“我预计需求和价格 增加碳抵消的数量,使香港能够在碳交换中发挥作用,也许可以考虑在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以及跨境公司之间建立'碳连接'计划,”Woo 说。 /p>
Cheung 看好大湾区的绿色投资前景,如节能、污染防治、太阳能和绿色交通,因为大湾区 11 个城市群融合了传统制造业 ,以及新的数据信息产业。 中央政府也希望将大湾区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