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6月23日,商务部发布2017年第31号公告,对原产于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苯乙烯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2017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依据新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大沽聚氨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利士德化工有限公司、常州东昊化工有限公司、宁波科元塑胶有限公司以及山东晟原石化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中国大陆苯乙烯产业正式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决定自2017年6月23日起对原产于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苯乙烯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本次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1月28日,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在商务部召开苯乙烯反倾销案听证会。此次听证会为苯乙烯反倾销案初裁前听证会,听证会的内容为产业损害和公共利益。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苯乙烯关税以及《亚太贸易协定》(又称:《曼谷协定》)共经过5次减让过程,至2012年,苯乙烯惠国关税降至2%,曼协税率年至1.4%,并由此稳定下来。做为曼协关税的受益者,原产于韩国的苯乙烯货源享受于1.4%的优惠税。
得益于地理位置优势及曼协关税的优惠,韩国一直是中国大的苯乙烯进口地区。台湾地区情况相似,地理位置优势及苯乙烯厂家积极在大陆建厂,台湾货源对大陆市场同样高度依赖。
2、十年间中国地区苯乙烯产能激增,2021年国内有望实现自足。
截至2017年底,国内共有苯乙烯装置48套,总产能891.9万吨。2008-2017年的十年间,国内苯乙烯产能增长188%。依据现有资料,未来4年,国内苯乙烯产能仍保持高速增长,至2021年,国内苯乙烯产能预计在1578万吨,届时,不望实现自足,而且预计有部分产出转而出口。
伴随产能扩张,国内货源贸易流向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3、未来4年内,PO/SM联产工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当前国内苯乙烯生产工艺,基本以乙苯脱氢为主。截至目前为止,国内PO/SM联产装置两套,分别为壳牌70万吨、镇海炼化62万吨装置。2018-2021年产,在国内新增的686.2万吨装置中,有384.2万吨的装置采用PO/SM联产工艺,在新增产能中占比56%。2021年,国内PO/SM联产装置产能预计将达到516.2万吨。
4、未来4年内,山东产能激增,供需失衡局面将更为严峻。
截至2017年底,山东地区苯乙烯产能在126万吨,其中包括海湾化学年产50万吨装置。未来4年内,山东地区苯乙烯产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将有荣华股份20万吨、利华益45万吨、中信国安20万吨、万华化学65万吨共计150万吨的产能投放商业运营。届时,本已产能过剩的山东地区供需失衡局面将更为严峻。
5、贸易方式多样化,影响因素日益复杂
近年来,苯乙烯贸易多样化,影响因素日益复杂。当前,苯乙烯套利交易已由原来单纯的地区间套利,演变为期现货之间、纸货与华西盘、RMB与美金货源、甚至于不同月份的货源间,方式多种多样。伴随贸易方式多样化,市场影响因素日益复杂,市场波动频率更加频繁、波动幅度更大。